
謝雙義組織志愿者義務獻血。

謝雙義(中)向來自山東省臨沂市的雷鋒志愿者介紹情況。

謝雙義組織志愿者義務種樹。
10月13日,秋日的陽光透過銀川市志愿服務聯(lián)合會辦公室的窗戶,灑在謝雙義略顯蒼白但精神頭十足的臉上。他的辦公室里,那尊熟悉的雷鋒半身像靜靜佇立,墻面上掛的錦旗無聲訴說著一段段溫暖的過往。
謝雙義熟練地整理著桌上厚厚的志愿者登記表,手邊還放著一臺便攜式制氧機——這是他近期離不開的“伙伴”。
距離那場驚心動魄的生命賽跑,剛剛過去1個多月。
“我這條命,是大家伙兒撿回來的。”謝雙義聲音沙啞,但語氣篤定,和過去17年里那個始終奔走在志愿服務一線的“老謝”別無二致。
56歲的謝雙義是銀川市雷鋒車隊志愿者協(xié)會和銀川市學雷鋒服務中心的“當家人”。9月10日晚上,因嚴重的哮喘和多年積勞,這位“活雷鋒”病倒了。救護車趕到時,他已出現(xiàn)心跳驟停的情況。隨后的12個小時里,妻子郎麗接到醫(yī)院下達的4張病危通知書……
“老謝病倒了”
“老謝病倒了!”消息像被驚飛的鳥兒,瞬間傳遍銀川的公益圈。
謝雙義是銀川公益圈內有名的“活雷鋒”,他發(fā)起“綠絲帶愛心送考”活動13年,組織志愿服務超5000場次,帶動幾十萬人次參與公益活動,服務群眾超百萬人次,把自己的大部分收入貼補進了公益事業(yè),可此刻,他躺在病床上與死神搏斗。前期數(shù)萬元的治療費用,已掏空了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。
危難時刻,一場跨越官方與民間的愛心接力立即啟動,迅速織就了一張細密的救助網絡。
自治區(qū)、銀川市、興慶區(qū)三級工會聯(lián)合上門,摸清情況,一套“緊急慰問+社會協(xié)調+常態(tài)幫扶”的“組合拳”迅速打出:1.3萬元慰問金第一時間送達;協(xié)調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寧夏分公司在最短時間內追加1萬元慰問金;啟動長期幫扶程序,協(xié)調多方力量托底;民政部門及時跟進,送上了慈善幫扶慰問金;殘聯(lián)等部門與組織也積極行動,提供關愛幫扶和資金支持。
與此同時,來自民間的暖流也在不斷匯聚。
最先動起來的,是謝雙義守護了17年的公益圈?!?7年來,他幫助了那么多人,現(xiàn)在該是我們幫他的時候了?!便y川市學雷鋒志愿者協(xié)會工作人員吳小燕的話,道出了大家的心聲。銀川市學雷鋒服務中心工作人員7天募捐了1.5萬元,全國各地的雷鋒車隊接力響應,又籌集了2萬元。
愛心很快溢出公益圈,涌向全社會。愛心企業(yè)、普通市民通過微信、慈善平臺默默轉賬……據不完全統(tǒng)計,社會各界的捐款很快就超過了10萬元。
在全社會的托舉下,生命創(chuàng)造了奇跡。
“一直以來都是我?guī)椭鷦e人,這一次我卻成了被幫助的對象。”9月17日,昏迷了7天的謝雙義蘇醒了,得知這一切,他淚濕眼眶:“我?guī)痛蠹业亩际切∈?,大家?guī)臀业氖谴笫隆!?/p>
“有機會我也要帶孩子參加志愿活動”
9月29日,謝雙義順利出院。雖然醫(yī)生叮囑須居家休養(yǎng)半年,但他出院的第二天,就帶著制氧機回到了辦公室。
“放心不下,還有很多事要安排。”他懇切地說:“是無數(shù)愛心人士的關心與支持,為我筑起了生命防線,照亮了那段艱難時光。等我好起來,一定會把這份愛繼續(xù)傳遞下去?!?/p>
這場生命的接力,也在醫(yī)院里悄然播撒下愛心。多位救治謝雙義的醫(yī)護人員被他的事跡所感動,主動加他微信,要求加入志愿者協(xié)會。謝雙義躺在病床上,教大家如何注冊志愿者。“我的孩子上初中,有機會我也要帶他參加志愿活動?!币晃会t(yī)護人員說。
在重癥監(jiān)護室,張春林等醫(yī)護人員當場完成了志愿者注冊,成為學雷鋒服務中心的“新鮮血液”。
公益無邊界,愛心不辭遠。謝雙義出院的第二天,68歲的山東省臨沂市雷鋒車隊志愿者寇興茂,風塵仆仆走進銀川市志愿服務聯(lián)合會辦公室,專程趕來探望謝雙義。
“老謝,你得好好保重啊。”寇興茂緊緊握住謝雙義的手。兩位“的哥”因志愿活動相識10多年。這次相見,讓在場的所有人為之動容。
這正是謝雙義多年善行結出的果實——一個跨越地域的愛心網絡。
從善意的給予者,到善意的接受者,再到善意的接力者,發(fā)生在謝雙義身上的故事完美閉合了“付出—接受—再付出”的愛心循環(huán)鏈條?!叭缃?,我們比任何時代都更需要雷鋒精神,也不缺雷鋒精神。”在自媒體上,有網友寫下了這樣的評論。
“希望有更多的人感受雷鋒精神”
為什么謝雙義的病情牽動了一座城的心?答案藏在他過去17年的每一個足跡里。
2008年,開出租車的謝雙義通過“志愿銀川”平臺注冊成為一名志愿者。他的初衷很樸素:“平時開出租車時,看到有人需要幫助,就想助其一臂之力。”抬輪椅、援助老人、幫助路人……
謝雙義心中有一個明亮的精神坐標——雷鋒。他是個不折不扣的“雷鋒迷”,收藏了大量以雷鋒為主題的書籍、像章。后來,他毅然將珍藏的200多件雷鋒主題藏品全部捐贈給永寧縣李俊鎮(zhèn)雷鋒文化展覽館。
“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來這里感受雷鋒精神?!敝x雙義說。
從“迷”到“行”,2012年,謝雙義完成了關鍵一躍。
當年,他發(fā)起“綠絲帶愛心送考”,從最初的30輛車發(fā)展到去年的2500多輛車,13年間累計出動車輛近13萬次,安全接送考生超14萬人次。
“一條綠絲帶,溫暖一座城”,如今已成為銀川獨特的文明名片。
2015年,他牽頭注冊成立銀川市雷鋒車隊志愿者協(xié)會,并于次年成立銀川市學雷鋒服務中心,將松散的志愿者力量凝聚成“正規(guī)軍”。截至目前,這兩個平臺累計開展活動超5000次,服務時間超150萬個小時,捐款捐物超64萬元。
愛的種子不斷生根發(fā)芽。隊員田勇在送考中了解到一名考生家境困難,連續(xù)4年資助該考生,每年2000元,從未間斷;曾被愛心送考車隊幫助的考生于文靜,大學畢業(yè)后也加入了送考隊伍……
采訪過程中,謝雙義的電話鈴聲不時響起。有問候,有工作溝通,也有新人咨詢如何加入志愿者隊伍。他的微信好友超過8000名,每天活躍的微信群超過200個。
“經過這次死里逃生的經歷,我更體會到培養(yǎng)年輕人并帶領隊伍向正規(guī)化發(fā)展的緊迫性。”謝雙義說。
窗外,銀川街頭車水馬龍,系著綠絲帶的車輛,穿梭其中。謝雙義和這座城市共同寫就的“你為我守護,我為你接力”的溫暖故事,正在秋日的陽光里靜靜流淌。(寧夏日報報業(yè)集團全媒體記者 何娟亮 韓勝利 文/圖)
記者手記
照亮別人的光,自有星河守護
謝雙義的故事,像一面鏡子,照出了人性之美。
雷鋒精神不僅從未遠去,更是在新時代演變成了生動、可持續(xù)的形態(tài)——一種在“雙向奔赴”中生生不息的強大力量。
這力量,關乎個人選擇,更關乎一座城的價值取向。銀川用全城行動證明:雷鋒精神在新時代成為更溫暖、更堅韌、更廣泛的存在。
“為眾人抱薪者,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?!闭樟羷e人的光,自有星河守護。(記者 何娟亮)